首页 > 新闻中心 > 房地产动态 > 动态详情

上海:2006年逾180亿元外资投入上海楼市





(李和裕/《上海证券报》/20070105)

    摩根斯坦利、高盛、花旗、凯雷、印尼三林……海外机构投资者在政策“限外”的背景下,依然在上海“我行我素”。昨天(4日),戴德梁行发布最新的2006年上海房地产市场报告显示,海外机构投资者去年在上海投资房地产的总成交价值超过180亿元人民币,总成交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均达到2005年的3倍水平。
    戴德梁行作的统计显示,除了“限外”政策影响有所放大的7、8两月,从2月到12月,海外机构投资者去年在上海的投资动作几乎没有停止过,且“通吃”住宅、写字楼和商铺。
    “根据我们的估算,海外机构投资者2005年在上海投资房地产的总成交价值约65亿元人民币,总成交面积约32万平方米,而2006年这两个数字均已破百,可见境外资本去年在上海楼市的活跃程度,他们依然是上海房地产投资市场的主角。”戴德梁行投资部董事叶建成向记者表示。而从沪上这些海外机构投资者的来源国家看,2005年来自美国的投资基金占到了七成左右,但2006年欧洲及亚太地区的投资基金异军突起,与美国的财团各据半壁江山。
    同时,叶建成认为,2007年海外机构投资者对中国楼市仍将加重投资。“外资目前对国内房地产投资的态度依然是积极进取的,今年的总投资规模还有望超过去年。”叶建成预期,“投资类型仍会集中在写字楼、服务式公寓、优质商场、物流仓库等成熟物业,投资区域仍将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但更多外资可能会采用与本地发展商合作的方式进入二线城市。”
    另外,有分析师表示,调控新政将会起到淘汰规模较小的企业和短期投资者的作用,但对外国投资企业在中国进行较为长期的房地产投资还是鼓励的,因此已经在中国注册并积累了大量现金储备的外资企业受到新政的影响很小,这些企业甚至还可能会因为短期投资者的逐渐退出而获利。并且,随着对外资设立房地产企业审批的日益严格,今后与国内开发商设立合资企业或股权投资的情况可能会愈演愈烈。


阅读: 7354 次     2007/1/5 16:25:00



近期热门新闻